水处理药剂优化分析

文章 (88) 2022-01-18 08:12:16

一、前言
油田开采注入的水、注入蒸汽凝结的水和原有地层存在的水随着原油被开采出来,被定义为油田采出水。随着油田开采年代增长,大部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采出液的含水率不断上升,一般综合含水率在80%以上。有的区块已达到90%以上,这些含油污水成为油田的主要注水水源。随着油田外围低渗透油田和表外储层的连续开发,对油田注水水质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大力发展水处理化学药剂对治理油田采出水、节约用水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水处理加药系统
1.水区药剂特性
在油田污水处理过程中,由于油田污水水中悬浮物、含油量、细菌含量、腐蚀及结垢等特性,在处理工艺过程中需加一定量的水处理化学药剂进行辅助处理,从而达到油田污水净化的目的。所加水处理化学药剂主要有:石灰乳、絮凝剂、助凝剂、双氧水。
1#药剂使用的石灰乳,主要成份为Ca(OH)2悬浊液,主要由生石灰制备,为2#药剂絮凝剂提供碱性环境。
2#药剂主要成分为聚合铝、硫酸铝、硫酸亚铁,主要作用是对水中的颗粒及胶粒形成粗粒絮凝体。
3#药剂主要成分为聚丙烯酰胺,其主要作用是吸附悬浮的粗粒絮凝体,使其形成大的絮凝体,加速悬浮液中的粒子的沉降,加快溶液的澄清。
4#药剂双氧水,其主要作用是将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降低一号药剂的使用量,也就是降低Ca2+的加入量,同时调节旋流分离器出口的PH值,使旋流分离器出PH值在7.0左右。
2.加药处理工艺
调储罐来水经反应提升泵提升至预处理器进行加药处理。预处理器的主要作用是保证药剂和污水充分混合反应,在内部结构的作用下持续保持紊流状态,促使污水和药剂进一步混合反应。
原理:一台预处理器共有两个腔体,一号腔中下部加4#药剂,上部加1#药剂;二号腔中下腔加2#药剂,上腔加3#药剂。污水先进入一号腔体与下腔的4#药剂进行充分反应后进入上腔与1#药剂进行反应,再进入二号腔体先与二号腔体中的下腔体2#药剂进行反应后进入上腔体与3#药剂进行反应。再经反应提升泵提升至旋流分离器进行处理。
旋流分离器主要结构由罐体、布水系统、聚结调料层、集水系统、反冲洗排泥系统、人孔等构成。其原理是:污水进入丁字形分流管,从两端的两个反向出口沿罐体以切线状流出,在锥形罐底的辅助下,推动罐体内污水形成旋涡状向上流动,在向上流动的过程中,凝绝成的絮状物和较重的物质下降到罐底经定期排污排出,悬浮物在随水流向上流动中,经过填料层时过滤沉积下来,经过反冲洗排走。经过预处理及旋流分离器处理后的污水水质能够达到含油≤8mg/L,机杂≤15mg/L,含铁≤0.5mg/L,PH在7.0-7.5之间。
三、药剂分析
1.实验意义
由于污水中常含有铁质,主要为二价铁,常以Fe(HCO3)2的形式存在,二价铁极易水解,生成Fe(OH)2,氧化后生成Fe(OH)3,易堵塞地层,对以注水形式的采油井,需要除铁。
大量Ca(OH)2会造成管线及设备的结构,降低Ca(OH)2的含量可以缓解现运行管线及设备的结垢问题,降低设备的检修周期,同时减少淤泥的产生,排至干化池的污水中淤泥含量减少,降低干化池的清理周期,减少加药量,节约成本。
2.药剂实验
第一组实验:
取500ml调储罐出口水,按照配比加入1#、2#、3#药剂。依据前端排量为500m3/h,水温为65℃时的配比,计算500ml应加入的药剂量。根据计算的到,质量分数为10%的1#药剂1.98ml,10%的2#药剂0.18ml,0.2%的3#药剂0.28ml。按顺序分别加入1#、2#、3#药剂,实验现象如下:
可观察到粗粒絮凝体凝结成团,形成大的絮凝体,静置片刻,絮凝体沉降至烧杯底部,上层溶液变澄清,上层清夜稍带少许悬浮物。取上层清液10ml,测溶液pH及Fe2+含量。测得上清液pH为7.0;Fe2+含量为0.2ppm。
第二组实验:
取500ml调储罐出口水,按照配比加入1#、2#、3#药剂、双氧水。依据前端排量为500m3/h,水温为65℃时的配比,计算500ml应加入的药剂量。根据计算的到,10%的1#药剂1.12ml,10%的2#药剂0.16ml,0.2%的3#药剂0.34ml,10%的双氧水0.15ml。按照顺序分别依次加入双氧水、1#、2#、3#药剂。实验现象如下:
可观察到加入双氧水,水迅速变黄。絮凝体凝结成团,形成絮凝体,静置片刻,絮凝体沉降至烧杯底部,上层溶液变澄清。取上层清液10ml,测溶液pH及Fe2+含量。测得pH为7;Fe2+小于1ppm,与0~1ppm比色器比色,测得含Fe2+为0ppm。
第三组实验:
取500ml调储罐出口水,按照配比加入1#、2#、3#药剂、次氯酸钠溶液。依据前端排量为500m3/h,水温为65℃时的配比,计算500ml应加入的药剂量。根据计算的到,10%的1#药剂0.78ml,10%的2#药剂0.16ml,0.2%的3#药剂0.36ml,10%的次氯酸钠溶液0.27ml。按照顺序分别依次加入次氯酸钠溶液、1#、2#、3#药剂。实验现象如下:
通过以上实验步骤,可观察到絮凝体凝结成团,形成絮凝体,静置片刻,絮凝体沉降至烧杯底部,上层溶液变澄清,透光性好,上层清夜稍带少许悬浮物。取上层清液10ml测溶液pH及含铁质浓度。测得pH为7;Fe2+小于1ppm,与0~1ppm比色器比色,测得含Fe2+为0ppm。
四、结论
通过以上三组实验,可以清晰的看出:第一组实验加入了大量的Ca(OH)2,利用其将Fe2+氧化成Fe3+。虽然达到了除铁的目的,但是会生成大量的CaCO3,不但会造成设备及管线的结垢,缩短检修周期,增加检修成本。同时会增加淤泥的量,加大旋流分离器的反冲洗。第二组实验,由于双氧水具有氧化性,可以将Fe2+氧化成Fe3+,所以在加入石灰乳之前加入双氧水。加入后减少了石灰乳以及絮凝剂的使用量,并且处理效果明显,同时降低成本。第三组实验:利用次氯酸钠代替双氧水,次氯酸钠具有弱碱性,氧化性,从理论上可以使Fe2+氧化成Fe3+,同时通过其的弱碱性调节PH值,降低石灰乳的含量。但在实验中发现,加入的次氯酸钠溶液较多时可以达到这个目的。虽然降低了石灰乳的使用量,但增加了助凝剂的使用量,同时处理后的污水上清液的透光度并没有第二组试验好,同时增加药剂成本。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第二组实验优化水质,同时降低了石灰乳的含量。

THE END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