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出炉,煤改步入深水区

行业要闻 (57) 2012-03-26 16:46:23

中国能源领域的“十二五”规划正相继出台。3月22日上午,继煤层气“十二五”规划和页岩气“十二五”规划等之后,国家能源局又对外发布了《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与“十一五”规划类似,“十二五”规划依旧提到了发展大型煤炭基地、发展大型煤炭企业、推进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及煤炭安全和环境保护等。不同点是,到2015年41亿吨/年的生产能力比以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对“电企上煤炭项目”和“煤矿办电厂”都表示了“欢迎”。

对此,中金公司认为,规划的出台意味着煤炭企业平均产能将超过100万吨,较目前的水平至少翻倍。中金公司称,相关部门一旦加快推进资源整合,鼓励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具有资金、技术、规模、产业链优势的龙头企业将获更多政策扶持,行业集中度和议价能力也将大幅提升。由此,中金公司认为,“这几乎导致所有煤炭上市公司受益。”

煤炭仍是主体能源

中国一直是煤炭生产大国,也是煤炭进出口大国。但2010年,中国悄然成为煤炭净进口国,这一方面凸显出全球能源大国中国旺盛的煤炭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尽管中国对全球承诺过相关的减排目标,但就现状而言,仍离不开煤炭这一最基本的资源品种。

“煤炭是中国的主体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70%左右。”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再次强调了煤炭的地位,“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同时,煤炭工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

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此前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同样表示,“要正确认识煤炭的主体能源地位。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有所下降,但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不会发生改变。”

事实上,国家能源局的表态不出乎业界的预料。在前几年《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20多位院士曾一致认为,到2010年煤炭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将占60%左右实际为70%;到2050年,煤炭所占比例不会低于50%。国际能源署IEA去年年底在《2011年煤炭中期市场报告》中也预测,2016年前,中国和印度将保持旺盛的电煤需求。

供需格局或将转变

在维持煤炭“主体能源”地位等背景下,上述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新开工煤矿建设规模为7.4亿吨/年。到2015年,煤炭生产能力为41亿吨,产量控制在39亿吨。

对此,吴吟解释,规划的导向和实际状况往往有一定差距,以影响煤炭工业发展的GDP数据为例,“十五”期间的规划纲要提出GDP增长7%,但实际是9.5%,“在这种情况下,如按国民经济确定的‘十二五’增长7%的目标,39亿吨煤够用,且绰绰有余。考虑到可能会超过该数字,加之以往的惯例,就让生产能力比消费量和产量要大一些。”

然而,在业界看来,41亿吨和39亿吨的数据总体略显“保守”。“十一五”期间,中国曾制定过26亿吨生产能力的目标,但2010年的产量为32亿多吨。2011年,中国原煤产量提升至35.2亿吨,2.8亿吨的增量甚至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这意味着,剩下的4年时间内,中国煤炭生产能力的增幅要控制在6.8亿吨,即平均每年增幅为1.7亿吨。

国泰君安却测算,保守估计“十二五”期间的煤炭产能增量在11亿吨以上,预计到2015年国内煤炭产能将达到45亿吨,远超预估。基于该数据,国泰君安担心,“加之2013年底至2015年有7.5亿吨的铁路煤炭运力释放,这很可能是国内煤炭供需格局发生转变的时点。即国内的过剩产能只能寄希望于印度这一国际煤炭贸易需求方的崛起。”

但有能源专家认为,在部分地区产量接近饱和的情况下,完成国家能源局的目标有一定难度,生产压力相对比较大,但客观上也给煤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空间。

THE END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