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转型方略

文章 (276) 2021-04-28 09:01:40

以往,经济的转型和商业业态的变迁主要由政府自上而下推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带动消费市场转型,消费的多元化正加快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消费行为的日渐数字化也在重新定义市场形态和竞争格局。中国市场的竞争企业多在努力探索各种新趋势,寻求契合化的增長模式,带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入快车道,也为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带来契机。当前对于商贸流通业数字化的研究,多集中在传统商贸流通业转型、新零售和供应链数字化等方面,或是将研究视角放在国家或某一省份层面,没有考虑大型城市和中小型城市之间的差异。相较大型城市而言,中小型城市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作为我国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一、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
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数字化转型成为商贸流通业未来发展趋势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蓬勃发展,数字资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以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7.2万亿元,产业数字化规模为21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9%,产业数字化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7%提升至2017年的25.4%。国内传统产业正加快融入数字经济,积极探索数字化实践转型,这其中新零售成为商贸流通领域目前数字化转型的一种趋势。新零售的本质在于全渠道、灵活供应链及数字化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数字化是最核心的特点,也是全渠道和更灵活供应链实现的基础。杭州等少数城市已走在新零售发展的前列。而随着通信技术5G时代的到来,新零售的发展将更加深入,商业模式数字化的革新将更加快速,新一轮商贸流通业的“洗牌”正在加速,中小城市传统商贸流通业发展面临挑战和转型机遇,也具备成为先进商贸流通业领先者、示范者的一个典型契机。
(二)商贸流通数字化蓬勃发展,给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注入发展新动能
商贸流通数字化涵盖两层含义。一是商贸流通企业经营的数字化,实现数字智能决策、数字经营、数字体验;二是政府商贸流通管理服务的数字化。商贸流通数字化将会驱动商业模式变革,缩短决策和操作时间,提高商贸流通效率,使企业得以更加灵活地适应消费者弹性需求,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数字化在过去几年里蓬勃发展,在楼宇经济管理、城市管理等方面已逐步实现数字化精细管理方式;一批企业或采取合作形式,或自我研发推行数字化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一些中小城市成立大数据管理局,表明数据管理体制机制逐渐完善,营商环境显著改善,数字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调查显示,中小城市的商贸流通企业普遍感受到了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大部分企业或多或少都在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的组合来简化操作流程、帮助管理决策以及更好地服务客户,并且85.5%的企业认为应该进行更为广泛的数字化转型。
(三)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着力推进
虽然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数字化实践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多数企业没有将数据价值转变为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调查显示,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企业较少在数字化持续变革方面绩效明显改善并取得较大成功,有待进一步推广和深入,需要采取系统化、创新化的数字化改革举措,快速、高效推进中小城市整体商贸流通业的数字化转型,并切实发挥其应有绩效和良性影响。
二、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
数字化转型的制约因素
(一)对数字化转型认识模糊,发展方向亟需明确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数字化认识存在误区。一些商贸流通企业认为将企业的各个流程串联,用数据库、表单等将企业各个维度的数据存储起来,每个部门可以查得或者溯源自己流程内的数据就算数字化。这其实是典型的混淆信息化和数字化概念,不是真正的数字化,或勉强处于数字化初级阶段。商贸流通领域企业数字化与非数字化之间的核心差异,在于数字化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对数据做清洗及加工,并实现数据在线;在数据在线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驱动业务改善;通过数据产生业务观察,驱动精益运营或者业务增长;通过数据智能,驱动整个企业商业和业务模式的转型。与此同时,数字化不仅仅是技术,还是对企业的全方面、多维度的改造和升级,尤其是要打通数字部门和非数字部门之间的交流、配合。目前中小城市一些企业对此的认识比较模糊,致使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比较迷茫,效率低下,无法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区域化平台尚未形成,整体建设任务较重
目前大多中小城市缺乏商贸流通数字化统一平台,各商场、商城受限于店铺数量和经营规模,一般依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自主开展建设智能网络应用、线上应用等数字化工具,商场与商场、企业与企业之间资源共享、信息互联互通十分欠缺,数字化、智能化商业应用对消费的提升作用不明显,并且由于整体数字化转型、智慧化互联没有实现,消费体验和便捷程度不足,核心商圈内智能化程度不高,商家差异较小,同质化竞争激烈等问题,再加上交通智能引导不足,商贸流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弱势,以致造成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整体数字化建设任务较重。
(三)数字化人才缺口大,引进与输出比例失调
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人才一直比较短缺。近年来,国内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但相应的教育相关学科设立时间较短,现有人才难以满足国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需要,数字化人才成为各省市争夺的焦点。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大型城市在数字化人才争夺中处于领先地位,中小城市在竞争中则相对弱势。中小城市人才流入/流出比一般小于1,呈现人才的净流出状态,数字化人才总体呈现由中小城市向大型城市转移趋势。此外,目前现有国内数字化人才大多处于低端层次,高端层次较少,说明数字化人才短缺和素质不高,将是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障碍。
(四)数字化转型机制不畅,统筹和实施亟待规范
中小城市逐渐重视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技术运用,但目前来看,物联网、大数据主要在制造业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在商贸流通业中的运用较少,中小城市商贸流通领域数字化转型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完善方案,数字化转型发展体系尚待健全。政务建设较多是条形建设,跨部门打通和数据统筹方面还比较欠缺。一些产业相关部门对数字经济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认识有待加强,各项办事流程数字化改革仍有较大优化和提升空间。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激励的有效措施需要进一步提高改善,并且商贸流通领域缺乏统一的数字化转型标准,数据格式没有统一,数据提取和分析存在壁垒,数据难以抓取、整合和共享,给中小城市商贸流通数字化发展带来较多阻碍。
(五)数字化发展保障不足,数据安全存在隐患
中小城市在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建设全面深入的大趋势下,数字化发展保障机制仍不健全,相关评价体系仍不完善,市场化手段利用不足,资源配置和建设投入与深圳、杭州等地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商贸流通数字化转型涉及数字的采集、共享等,在此过程中如何保障数据传递安全、如何保障数据不被他人非法利用或窃取商业机密等,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首要问题。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问题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最大障碍。虽然各个企业已开始采取一些措施,如嵌入一些安全和隐私设计程序等,克服数字化转型中的商业机密安全问题,但在某些领域进展稍显缓慢。未来如何保证数字化转型中企业乃至政务不公开信息不被泄露,相关企业和政务机密等不被窃取,成为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转型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六)数字化转型成本较高,降风险需资金融通
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企业,可以把产品线、人力资源、财务、库房以及远端服务等方面的数据打通,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并由此带来经营、管理的诸多好处,但会对企业原有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和利益分配产生冲击。真正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较大的成本投资,而且其中还有转型效益不明显或失败的风险,国内外目前已经有较多案例证实了这点,因此,成本问题危及到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调查表明,企业认为数字化转型、创新虽然主要是企业自己的事情,但也需要政府在资金融通、政策引导等方面给予较大支持,以减少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的风险和负担。
(七)创新发展能力薄弱,数字化转型氛围不浓
中小城市在科研投入上的比例逐步增大,整体创新能力增强,但商业领域创新能力依然显得薄弱,尤其是原创性、前沿性、超前引领性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不突出,创新活力不足。与深圳、杭州等地区相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关键技术商业领域研发水平、基于数字经济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发展规模等都存在较大差距,政策推动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转型成效面临创新能力和转型氛围的挑战。
三、国内部分城市商贸流通业
數字化转型实践及经验
国内一些城市①相继推动城市智慧化、产业数字化进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被逐步应用于城市和产业的改造中,商贸流通业转向数字化、智慧化发展,新零售、新业态不断涌现,并已成为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的主流。对部分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实践较为成功城市的考察,可以为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思路。
(一)政策制定比较完善,数字化建设规划超前
杭州制定《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零售发展若干意见》《杭州市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为新零售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全力促进商贸流通数字化升级。武林商圈数字化探索逐步扩展范围,延伸到整条延安路,深入推广O2O运营模式,通过构建天猫小店集群、武林路和河坊街口碑街,布局智慧餐厅、智慧超市、跨境电商体验店,形成业态丰富、多元化模式齐聚的新零售示范街区;《青岛数字化发展意见》提出拟培育电商物流千亿级融合创新产业集群,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有序融合发展,商贸服务等传统支柱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能力全面提升,智慧物流、跨境电商等发展迅猛,成为全国服务业数字化先行区和虚拟现实产业高地;成都推进“智慧绿道”项目,构建覆盖成都锦城绿道的“一网一心”双平台,从文化、体育、旅游、商业、农业五个方面,为市民游客、企业商家及政府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数字化服务。
(二)发展智能商业新业态,实现商圈智慧升级
青岛大力发展智能商业服务,提供基于大数据的精益生产、精准营销、精准决策等商业化服务,对无人便利店、新引进的线上线下联动体验店、新列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电子商务产业基地(或电子商务创新试点项目)、销售额或网络服务年营业额达到一定高度的电商网络销售企业,提供运营推广补助等的专项资金支持;杭州老牌武林商圈借助大数据、物联网及云计算等进行智慧升级,逐步实现了智慧商业、智慧金融、智慧旅游、智慧物流、智慧停车、共享服务等融合功能;成都推进传统商圈向智慧商圈、智慧商街转型升级,建设路商圈积极联合域内中国电信等战略资源,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推动智慧化商街建设,提出“优结构、聚人气、提档次、寻空间、重配套、建体系”等六大提升策略,为生活体验型都市商圈建设赋能增色。   (三)发展新型社区商业,搭建综合性服务平台
《数字青岛发展规划(2019—2023年)》明确提出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推动社区商业发展O2O、精细化定制、“微生活”“云社区”等新型服务模式,支持发展平台经济,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与实体企业协同打通线上线下融合,构建跨界业务交融新模式,形成一批涵盖社区、医疗、教育、家政、健康等领域的综合性生活服务平台;杭州、台州等市推进民生服务数字化转型,鼓励各方机构开展数字化创新应用研究,在社区服务等领域建成一批数字化应用引领项目;成都数字发展规划着力建设便民服务示范点、社区商业文化主题店、特色店、体验店,着力打造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构建优质生活服务圈;济南推进6000余家社区连锁超市加便利店数字化转型,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精细管理,涵盖选址、收银、订货、物流到仓储等各个环节,以提高坪效。
(四)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完善人才支持制度
青岛落实“商业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计划”等人才政策,并从住房保障、人才评价、人才激励、科研创新扶持、生活补贴、子女上学、医疗保障等方面入手,制定更具特色、针对性和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措施。定期组织企业赴国内外知名机构考察学习,鼓励企业选派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赴国内外高校、专业培训机构深造,倡导校企联合培养订单式人才;成都《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鼓励海内外川籍人才通过带技术、资金、项目回蓉创新创业,以及总部回迁等方式推进“蜀才归蓉”。根据人才贡献,在政策兑现、户籍办理、安居保障、子女入学、投资置业、金融产品和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分类分级优先服务保障;台州深化“500精英人才计划”和“海外工程师”引才计划,大力集聚数字经济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实施“数字工匠”的培育计划,加大数字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人才评价机制,推进蓝领公寓建设。
(五)提供发展优惠环境,降低数字化转型风险
成都实施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建立培育企业库,引导企业提升创新能力,选取发展速度快、前景大的“瞪羚企业”,通过提供稀缺资源、实施目录采购、政府跟进投资等多种方式,加快培育成独角兽企业;杭州统筹各领域财政政策,设立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数字经济关键领域、重大项目、重点平台以及各类试点示范的扶持力度,对重大引领性项目给予“一事一议”重点扶持;简化行政审批事项,放宽和降低数字经济领域的进入门槛,实施包容审慎监管;青岛统筹使用各类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创业、数字海洋等领域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扶持本地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引进外地行业龙头企业。将“数字青岛”建设资金纳入年度地方财政预算,创新投融资政策,加大社会资金募集力度,探索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投融资方式,落实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并优化纳税申报。
(六)政府牵线提供平台,技术支持数字化转型
扬州通过召开传统商贸业数字化创新发展大会,邀请来自商务部、国内知名商贸流通企业、电商企业的嘉宾,围绕数字化零售、智能商业等,解读创新趋势、分享创新案例,搭建合作平台,为商贸流通企业转型提供技术支持;青岛加快大数据中心设施建设,大型企业数据中心相继落地,积极打造数字化产业高地;杭州继续深入开展与本地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强化个性化、高水平定制服务。全面深化与数字经济领域知名院校、知名企业、知名机构的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其在集聚企业、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方面的引领作用,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形成开放包容的环境,构建商业数字经济生态圈。
(七)加快数字化骨干企业引育,精准锚定招商方向
《台州数字化发展意见》明确指出,围绕数字产业化,到2020年引进培育一批骨干企业,规上电商平台服务企业10家以上,并规划了培育上市企业、准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等的数量;杭州实施领军企业“鲲鹏计划”,加大对国内外数字经济龙头企业的招引力度,推动大中小微企业协同融合发展,扶持企业优化壮大。深化实施“凤凰行动”计划和高成长性企业“瞪羚计划”,着力培育具体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搭建資本投入的多层次平台,推动优质企业快速挂牌上市。深化实施“雏鹰计划”,打造竞争力强、技术水平领先、成长性好的科技创新产业集群;成都提出将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和智慧经济载体建设、创新发展、企业培育、人才培育等四大生态工程建设,构建数字化产业发展生态,推动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将建立智能经济企业库,分类实施专业化培育。
四、推进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
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分层推进
1. 统筹规划,多部门协同明确责任引导市场有序推进
中小城市政府要将商贸流通数字化转型建设规划纳入智慧区域建设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分步实施,具体由市大数据管理局和商务局牵头,统筹城市管理、公安、交通、通信、税务、工商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责任明确,引导市场主体有序、自主推进数字化建设。按照“政府规划,分步推进;企业主导,市场运作;资源共享,鼓励创新;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开放合作,安全高效”的原则,实现商贸流通数字化发展有计划、分层次、分阶段推进。
2. 明确重点,以商业模式发展创新促传统商贸转型升级
要以传统商贸流通业的改造为重点,鼓励传统商贸流通企业把数字化贯穿于市场分析、客户分析、产品分析、供应链分析、经营分析等的整个过程,全面提升商贸流通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要以数字化推进为突破,创新发展商业模式,鼓励传统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及新型数字化商业,鼓励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企业创新业务模式,搞活中小城市流通市场活力,促进中小城市商贸流通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3. 规范架构,使城市商贸流通数字化转型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以国家、省、市、行业及相关区域数字化转型精神及实践经验为依托,加快建立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领先国内的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转型整体规范,对架构下各组成部分的数字化也有明确实施规范指引;同时建构指标全面、合理可行、系统高效的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转型评价体系,对商贸流通业数字化整体建设推进、各组成部分数字化建设推进进行综合评价,使商贸流通业转型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二)利用多维手段,丰富宣传引领转型
1. 搭建合作桥梁,利用外部技术助推传统商贸培育新动能
政府加大与行业领军大数据企业的战略合作,通过各种现代化营销手段、博览会、展览会及各类会议方式,架构传统商贸流通企业与这些行业领军大数据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作桥梁,利用行业领军大数据企业的技术、经验,推动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城市商贸流通发展新动能。
2. 打造可复制典范,带动形成市场化转型自运营机制
组织推进一批商贸流通领域的标准化、引领性项目建设,打造形成一批可复制、便推广的典型性成果,成为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企业和项目转型的可见参照物,高标准、高起点、针对性引领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转型,以取得明显成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调节性和杠杆性作用,以需求为导向,利用市场化手段,积极展现骨干企业的数字化改革成果,引导有资金、有技术、有经验的商贸流通企业和相关机构积极主动参与数字化转型项目建设,进而带动城市整体商贸流通业的数字化转型、融合,形成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改革的市场化自运营机制。
3.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让会员先行多方参与形成广影响
积极发挥商业联合会等各类行业协会在商贸流通数字化中的引导作用,鼓励行业协会优先在会员中宣传、推动商贸流通数字化建设,形成影响,进而充分调动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并在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转型中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三)丰富载体,提升层次突出特色创新
1. 提升楼宇经济层次,盘活存量打造特色数字化楼宇
在现有楼宇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对楼宇经济传统商业进行改造,借助数字化转型之机,盘活存量楼宇和资源,实现楼宇内商业数字化发展,建立商贸流通业数字化特色楼宇,涵盖智能特色楼宇、电商特色楼宇、跨境电商特色楼宇、商贸数字化服务楼宇等。强化数字化在楼宇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让楼宇经济成为中小城市数字化建设推进的重要载体。
2. 打造传统商业街区数字化亮点,推动业态转型升级
对中小城市现有商业街区进行亮点提升,积极发展新零售,借助数字化手段,构建体验、展示、互动等功能,展现现有商业街区的特色,在保留原有风格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数字化元素,从而扩展包容性,增加对消费转型升级下各类人群的吸引力,增强街区活力。支持实体店、骨干商贸企业、大型商超等市场主体依托规模电商平台,推动产业集群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传统电商向社交电商、跨境电商、自营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转型升级。
3. 创建数字化社区商业,创新模式丰富社区商业赋能
社区商业是未来商业发展的重要一级,加大以数字化的手段改造社区商业,鼓励用数字化手段丰富社区商业的服务赋能,推进社区商业导航、线上线下互动,推进知名品牌社区连锁经营,推进社区商业进小区,鼓励建设社区商业综合平台,加强社区商业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提高社区商业的服务便捷性、应用性、丰富性,创造社区商业发展新模式。
4. 推进商文旅体数字化全域联动,搞活实体经济活力
响应国家号召和市场呼唤,增强商业活力,在中小城市内推进商文旅体全域联动,以数字化手段,实现中小城市商文旅体的共同宣传、推广,提升文化、技术等综合内涵,以协同姿态提升中小城市总体竞争力,在全域范围内实现中小城市商文旅体的协同,增强实体经济的市场活力。
5. 构建数字化共享平台,提升政務水准及再续能能力
以实用性、互动性、便利性为宗旨,建设商贸流通业数字化分析与营销平台、商贸流通业管理与服务平台,助推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的整体宣传推广,形成市场分析分享和数字化便捷服务体系,增加商贸流通企业对市场、产品的把握,实现政策服务、行政申报等的最短时间、最小成本和场所动态化;建设易华录数据湖产业园,并依托产业园加快对商业流通领域数据传递、存储、安全以及后续产业功能的研究与开发,提升中小城市商圈数字化服务水平及再续能能力。
6. 建设高端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基地,凸显社会影响
完善现有电子商务园、电子商务基地、跨境电商基地功能和设施,提升新建电子商务基地和跨境电商基地内涵和品质,加大大型、特色、创新企业的引进。在引进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经营企业的同时,注重高端数字技术企业的配套进驻。对现有和新建电子商务基地和跨境电商基地,要加快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型技术的运用,充分实现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基地经营、分析和管理中的数字化,降低经营风险,以数字化手段提高运行效率。
7. 建立智慧物流,创新业务构社区商业便捷物流体系
建设专业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智慧物流服务平台,加快整合综合交通运输信息资源,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在物流运输、仓储、配送、多式联运等领域应用,发展“互联网+”车货匹配、无车承运人等新业态新模式,提升物流配送、管理效率;鼓励商贸物流企业构建社区商业“最后一公里”便捷物流体系,适应社区商业的发展趋势,增加物流配送的灵活性,实现物流生鲜、生活配送进小区,充分发挥社区商业的亲和力,适应社会消费转型升级需要,架构完善的层级商贸流通体系。
8. 加快数字化骨干企业引进与培育,实现精准化招商
秉持全面招商、开放招商、合作招商、共赢招商工作理念,聚力精准招商,推动商贸流通数字化企业和数字化技术企业加速形成聚集之势,街区联动形成大招商格局;以发展为导向,突出顶层设计,精准引领大招商;以项目为导向,注重项目策划和研判,突出招商实效性;以开放为导向,突出境外招商,增强国际合作;以做强做大为导向,突出产业链分析,凸显招商集聚效应;以结果为导向,突出全流程跟踪服务,引进项目对中小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形成支撑。建立和完善大数据精准招商平台系统,健全招商引资需求库和全范围、全流程的招商引资项目库,通过线上线下精准匹配对接,强化招商引资项目的精准调度和对接的有效性。积极参与数据博览会等大型有影响力会议,开发多元招商途径。   9. 强化商贸流通数字化载体错位,形成分层定位互补
数字化载体的增多,很容易形成同质竞争,同时也容易造成资源浪费、闲置,恶化营商环境。对现有和将要建设的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载体,包括智慧载体、电子商务载体、跨境电商载体等,如各类特色楼宇、各类特色商业街区、各类电商和跨境电商基地等,注重建设层次的差异,实现定位错位和功能互补,同时推进各层次载体协同,以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规范制度保障,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1. 制定数字化保障方案,建立有序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要将信息安全摆在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的重要位置,按照国家、省、市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制定《中小城市商贸流通数字化转型建设与运营安全保障方案》,积极配合国安、公安、通信管理等部门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加大力度打击非法利用他人数据、非法窃取商业机密、非法收集政务机密的不法行为,建立有序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确保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和建设中的商业机密与信息数据安全。
2. 重构诚信市场经营机制,营造数字化健康营商环境
建立诚信机制,公布诚信名单,严惩扰乱市场、哄抬物价、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虚假宣传等非法经营行为,确保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企业合法经营,塑造良好的诚信商业氛围,提高公众对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建设的信心和信任,真正发挥数字化转型的优势,推进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安全、绿色、健康发展。
3. 建立数字化审批绿色通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在商贸流通数字化转型规划、监管、审批、安全评估以及政策出台等方面建立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要加大政策对中小城市商贸流通数字化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商贸流通数字化公共设施、数字化平台建设,支持商贸流通数字化大型项目建设;鼓励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创新发展实践,并制定合理的创新奖励、税收优惠政策等激励措施,对大型示范项目、商业模式数字化创新给予奖励;创新投融资政策,加大社会资金募集力度,探索投贷联动试点;采取转贷基金、风险补偿、担保补助、业务奖励等措施,鼓励引导金融服务机构针对新业态、新模式开展多种投融资服务;实施政府采购合同信用融资政策,探索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方式,以此创造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转型良好舆论环境和市场氛围,提高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转型绩效,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
4. 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塑畅通交通路径
加大智慧交通建设,推动交通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充分利用移动APP、微信、微博等服务渠道,提供交通运营状态查询、出行路线设计、智能停车、无感支付、联网联程售票等智能交通服务,提升公众出行信息服务体验。有效引导城市内交通顺利,实现交通有序,创造顺畅的交通环境,助推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打通市内断颈路,实现市内街区、巷路网络互联,同时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标和路牌,并借助智慧交通体系引领,构建畅通的车辆进出路径。
5. 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多维改善数字人才净流出
以中小城市商贸流通数字化转型为导向,完善“中小城市人才计划”政策,分类加大对商贸流通数字化人才的引进力度,特别是对高端数字化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鼓励海内外祖籍本土人才通过资金、技术、项目回流,以及总部回迁等方式回来创新创业;充分发挥市内高校校友会、行业协会等桥梁纽带作用,瞄准行业顶级和一流专家,在重点领域中引进一批顶尖人才和团队,厚实人才基础;支持市内本科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设置数字化领域相关专业,培养数据分析师、数据构架师、数据产品经理、金融科技、知识产权等专业性人才;鼓励商贸流通企业与高校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培养数字化应用、管理人才。引进培育一批“猎头”公司,对其新引进的高层次数字化人才,按贡献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加大数字化人才自身培养力度,缓解由于数字化人才不足带来的城市商贸流通业转型桎梏。对于有突出贡献的数字化人才,以某种奖励形式返还部分或全部个人收入所得税,以激发人才潜能,同时形成良性的引人环境,转变数字化人才净流出的不利局面。

THE END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