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国人均GDP,看全球国家贫富固化现象,中国如何破局?

文章 (275) 2021-04-01 12:24:35

从上表可以看到,过去25年,新晋“GDP50强国家”只有6个,分别是巴哈马、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波兰和巴拿马,除波兰勉强算人口大国(3820万)外,其它五个国家均是人口不足500万的小国。

如果把人均GDP前50名称之为“富裕国家”的话,那过去25年各国人均GDP呈现出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全球富裕国家保持非常稳定的状态,穷国很难成为富国!

富国和穷国之间如同有一道无形的“墙”,这堵看不见的“墙”挡住了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的道路。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国家阶级固化现象”。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国家阶级固化”?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科技霸权

发达国家经济传动链条:科技是“高附加值”产业的基础,而高附加值产业是高薪岗位的基础,而大量高薪岗位是形成大量“中产阶级”的基础,而中产阶级是成为发达国家的基础。

在这个链条上,科技是原始驱动力,是发达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的“原动力”!掌握大量核心科技,是一个人口大国(1000万人口以上),成为发达国家的必备条件!

西方正是通过“科技霸权”锁死了发展中国家的“上升通道”:

1、“技术专利”让发达国家掌握“技术霸权”

西方利用先发优势,垄断了主要学科领域的“技术专利”,并以技术为盾牌,阻挡竞争对手的追赶和超越。中国芯片之所以进展缓慢,主要是因为西方科技公司垄断了“芯片架构”专利。这就好比,西方利用先发优势,占据了最好的赛道,并以身位卡死了从该赛道超越的可能。中国要么收购该公司,要么取得技术授权,显然这二者都不可能,所以中国芯片只有自研架构或使用开源架构这两条路。

2、科技研发的成本越来越高

越是高端技术,研发成本就越高。28nm时代,研发一块芯片的成本只有几千万元,16nm时代上升到亿元,10nm上升到5亿元,7nm则数以十亿计。科技,越来越成为烧钱游戏,而且烧了钱还不一定成功。小米做手机芯片好几年,前前后后投入几十亿,就弄出来一个影像芯片。而那些穷国、小公司,根本就没有参与科技竞争的资格,注定永远是看客。

3、现代技术的复杂度越来越高

以前一门科学就是一门科学,现在一门科学往往是由无数专业交织而成的庞大科技系统。比如航空发动机,它所涉及的专业多达几十上百种,力学、材料学、机械学、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精密仪器等,而且都是各领域最顶尖的技术。以中国这种超级大国,尚且奋斗几十年,投入数万亿,才初亏门径。可以说,现代90%的技术,是小国、穷国们可望不可及的!

4、技术管控越来越严格

以前各国对技术管控不是非常严格,可以通过很多种渠道获取技术,比如派遣留学生、花钱购买、高薪聘请相关人才、收购技术持有公司等,只要舍得投入,总能弄到世界先进技术。而现在,各国对技术的管控越来越严格,一项技术很难从一国流入另外一国。

总之,当今世界,穷国与富国之间,已经形成了一道“技术鸿沟”,99%的国家都不可能跨越这道鸿沟!“中等收入陷阱”只不过是“技术鸿沟”的外在表现!

美国之所以忌惮中国,忌惮“中国制造2025”,不是中国人均GDP达到多少,而是中国开始掌握大量核心科技,对西方的科技霸权构成严峻挑战!一旦中国成为世界顶级科技大国,中国就可以凭此构建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新的国际科技秩序,从而让“国家阶级”重新洗牌。

二、不公正的国际货币体系

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应该是非主权国家发行的“中立货币”,不受任何国家掌控和操弄,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和正义”。

现在美元、欧元充当国际货币,但这两种货币都是主权国家发行,且受主权国家完全“操控”的“非独立”货币,这就给了其主权国家随意操控汇率的权利和不受制约的滥发货币的权利。在这种国际货币体系下,任何国家都可能成为美欧两大强权“收割韭菜”的对象。比如1998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东亚国家,近期的土耳其、阿根廷、巴西等国,都是不公平国际货币的牺牲品。

在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下,任何国家都很难与美欧对抗,都难逃脱成为“韭菜”的命运!土耳其人均GDP在2013年曾经达到过1.26万美元的高位,而现在仅剩7700美元;阿根廷2014年达到过1.46万美元的高位,现在仅剩8400美元;巴西2011年达到过1.32万美元的高位,现在仅剩6450美元。

即使强大如中国,近十年来也遭遇了西方势力至少三次做空人民币的图谋。如果中国没抵挡住,中国几十年改革开放所积累的财富,一夕之间就可能化为灰烬!

从此可见,中国要想撕裂“国家阶级的固化”,就要从科技和国际货币体系入手!

THE END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