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手风琴的流行”看“中国流行手风琴”的发展

文章 (323) 2022-01-20 15:43:27

传入中国百余年之久的手风琴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它在倍受热捧之后发展逐渐趋于平缓。然而,近年来流行手风琴却逆势而上,在手风琴市场整体趋冷的环境中显示出相当的热度。这一现象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手风琴再度繁荣的可能。而要想对这一现象进行解读,有必要将它放在中国手风琴的发展历史中加以透视。本文首先从梳理中国手风琴的发展历史入手,找出“中国手风琴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发展中国手风琴”的客观规定性。再根据这些规律对如何能更好地发展中国手风琴事业提出具体的设想。
中国手风琴,经历了数个繁荣期,在前几个时期里人们的关注重点是“手风琴的流行”问题,也就是基于手风琴作为一种受欢迎度较高的乐器,不断地推进它的普及度。而现阶段,“流行手风琴”是整个行业潜意识中的发展重点,这实际呼应了为中国手风琴发展探索新途径和多元化发展手风琴的时代主题。
一、中国手风琴流行的风起历史源由
总体上看手风琴从19世纪末进入中国以来,共经历四个繁荣期,第一繁荣期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二十年,主要受中东铁路修建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手风琴繁荣以北方音乐名城哈尔滨和上海、天津等地的中外音乐文化交流活动为代表。第二繁荣期是三四十年代手风琴在解放区的繁荣流行。第三繁荣期是建国后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手风琴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的繁荣。第四繁荣期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手风琴热。
20世纪初,大批俄侨涌入哈尔滨,将手风琴带入中国。一般来讲,俄罗斯幅员辽阔人口稀少,横跨欧亚,在历史中难以界定自身应归于欧洲还是亚洲。身份定位的模糊,使俄罗斯的音乐带有一丝忧伤孤独的基调。手风琴音色清冷、适于独奏的特性恰好能表达俄罗斯的民族情结,这是手风琴在俄国普及度高的重要原因。地理环境上,哈尔滨气候寒冷,远离中原,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萌发出和俄罗斯民族相近的集体情感。因此这一次的流行首先兴起于中国北方音乐名城哈尔滨,而后迅速扩展到上海、天津等对外交流频繁的城市。但这一时期主要是手风琴的引入学习的阶段,民族原创手风琴曲目较少,主要是演奏一些外国手风琴曲目,或用手风琴做一些简单的伴奏。
第二繁荣期与第一次繁荣在时间上有接续关系,而主要原因则关系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和时代需求。中华民族的民族性里有勤劳勇敢、机智幽默的良性一面,也有因循守旧、缺乏创造力和缺乏理性精神的一面。中国传统社会底层民众的文化水平偏低,又加之农耕生产日复一日的劳作,使这个群体期待业余生活的丰富。此民族特性决定了在旧中国,新观念、新思想的传播必然要借助艺术的感化力量。三四十年代,手风琴在解放区容易获得,便于携带,达到初级演奏水平无需太长时间,是作宣传工具的理想选择。但此时期手风琴大都是作为伴奏乐器,以一种艺术宣传工具的面貌出现,其主体地位尚待确立。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手风琴受政治因素推动,曾相当繁荣。那一时期国家急需一种表现力较强且不受场地约束的乐器作为宣传工具,因此手风琴被大量使用。这时期的代表作有张自强、王碧云创作改编的《士兵的光荣》和《骑兵进行曲》,王域平、张增亮以内蒙民歌为灵感来源而创作的独奏曲《牧民歌唱毛主席》,杨智华改编的独奏曲《打虎上山》和《快乐的女战士》等。此时的手风琴作品虽然带有极强的政治宣传色彩,但都在不遗余力地歌颂了人们对新生活的热爱并在音乐中重温革命岁月里的高昂斗志,作品关注用真情实感来感染观众,十分贴近生活,而且民族调式的成功运用使中国手风琴的民族风格得到初步的确立,为日后发展手风琴中国风格打下了基础。
最近的一次手风琴繁荣是在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被禁锢已久的人们急切地渴望艺术的滋养。手风琴表现力强,易于操作,在“文革”时代产生了大批优秀教师,学习起来较为方便,成为人们接近音乐的最好选择,一时间祖国的大江南北掀起了一股学习手风琴的?岢薄4耸钡氖址缜俅?表作品有李遇秋创作的《天女散花》、方圆改编的《北京喜讯到边寨》、郭伟湘改编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姜杰改编的《快乐的??嗦》《十面埋伏》等。中国手风琴的民族风格得到进一步的确立,民族化流行手风琴中的一些元素开始有所体现。
总之,手风琴在中国的数次流行都伴随着对某种普遍艺术需求的表达和迎合,而在手风琴自身则伴随着民族风格的逐步确立,风格区分的逐渐细化。中国手风琴在经历了引进、初级使用、民族主体性表达的探索和民族主体性表达的成熟等几个历史阶段后,开始进入流行手风琴独立发展的阶段。历史与事实证明,发展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流行手风琴既有时代的必然性也有客观的紧迫性。流行手风琴不仅使中国手风琴的再度繁荣成为可能,而且蕴含着手风琴未来发展的历史趋势。
二、流行手风琴在中国重燃希望
一般来讲,流行手风琴,是流行音乐和手风琴的结合艺术,是用手风琴演奏流行音乐的一种艺术形式,此时的手风琴已成为流行音乐的一种传播手段。流行手风琴在乐器构造上更简洁、轻便易携,装饰较花哨多使用彩色琴体,演奏形态自如活泼,演奏风格更现代。它形式灵活,曲风或轻松明快,或优美悠扬,容易被大众接受。在手风琴的故乡俄罗斯,手风琴一直带有着浓厚的流行色彩,它深入生活,贴近百姓,甚至对它的某些高雅化改造都显得多余。西方一些作曲家,如柴科夫斯基,就曾为手风琴进入交响乐队而做过努力,但成效不明显。因为手风琴是一件极具个性的乐器,更适合独奏和伴奏,如果让它成为一种常态化的交响乐团乐器,那么它乡村乐器和市民乐器的独特艺术魅力将被大大削弱。所以手风琴身上所表现出的通俗性特点不应成为它的劣势而被改造,相反应该积极的予以保护和发扬。
再回到中国,流行手风琴在我国的发轫大约在2005年前后,标志性事件是国内第一次流行手风琴音乐会于2005年8月在“第二届天津国际手风琴艺术节”期间上演,来自法国的流行手风琴演奏家杰龙?理查和菲尔?布维耶在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了流行手风琴专场音乐会。
早期历史上,手风琴作为一种流行性极高的乐器在国内发展,曾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作品,如新中国成立以来两个繁荣期中的作品,这些作品很多立足于本民族文化,或将一些经典的故事素材改编成手风琴曲,或是以手风琴为表现载体,创作乐曲来歌颂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人们对新生活的热爱。这时期的作品,即有民族化元素,又能紧扣时代主题,成为广大民众接受度较高的作品,只是这与强调个体自然、丰富的内心情感为主的流行音乐有较大的不同。流行手风琴和流行音乐一样,它着重关注的不是宏大的历史主题也不是音乐对精神的深度表达,而是对人内心的抚慰和内心感受的充分诠释。流行手风琴的发展符合当今社会艺术对个体感受逐渐重视,对生活的多元化发展逐渐认同的时代精神。尤其在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日渐丰富,传统曲目已难以表达现代人的心声,也无法满足现代人多元化的审美需要。曾经的经典作品虽然为中国手风琴的民族化和专业化以及流行化做出了极大贡献,但大部分曲目因技术和内容的原因只在业内较受关注。   任何艺术只要以流行的方式呈现,都能很快地被大众接受。对此问题分析的最为透彻的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他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即神的阶段、英雄的阶段以及人的阶段。神的阶段是原始社会时期,普遍地存在着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总之是对人类自身以外的某些对象的崇拜。英雄的时代既是传统封建社会,这时期社会主导是拥有至高权力的君王,所谓英雄就是指能够主宰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些传奇人物。人的时代就是现当代社会,神和英雄不再具有主导一切的权威,这个社会里真正创造历史的是活在现实中一个个真实个体。这样的社会里流行音乐必将受到欢迎,因此发展流行手风琴不仅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而且带有客观的历史规定性,代表了手风琴的历史发展轨迹。而在手风琴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流派里最符合这一历史规律的就是流行手风琴,流行手风琴在演奏时更注重与观众的现场交流和情感传达,注重现场的表演效果,流行手风琴不论是所要表现的音乐作品本身还是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的二度创作都符合一般观众的欣赏水平,听众对优秀的流行手风琴作品大都会产生较强烈的反响。因为符合了音乐史和艺术史的发展规律,所以流行手风琴会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具有手风琴传统的国家里获得较快的发展。就中国而言,近十年来流行手风琴领域涌现了一批年轻有为、专业过硬的流行手风琴演奏家,以及相当数量的原创流行手风琴作品。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有谭家亮、刘昭、吴琼、时璇等人。涌现的主要作品有谭家亮原创流行手风琴曲《烟花易冷》《枫之舞》改编的《船歌》四重奏、《山楂树》,刘昭创作改编的流行手风琴曲《上海之夜》《茉莉花》等。其中谭家亮创作改编的《烟花易冷》由世界顶尖手风琴大师尤里?希什金改编为二重奏作品,由马其顿手风琴演奏家亚历山大?阔洛夫斯基与小提琴合作,于2016年8月在“第33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国际手风琴艺术周”开幕式上首演,此举填补了中国流行手风琴作品被国外顶级演奏家演奏的空白。
近年来,中国流行手风琴在国内外获奖频繁。刘昭2012年在意大利获得第65届“Coupe Mondiale”世界杯手风琴比赛中荣获流行组第一名,这是当时整个亚洲在流行手风琴领域获得的最高奖项。而谭家亮则于2010年在另一国际级赛事,“第30届中国?哈尔滨之夏国际手风琴比赛”中获得流行组第一名,并于2012年获得“芬兰IKALINA国际电视手风琴比赛”的流行组冠军。时璇在“第31届中国?哈尔滨之夏国际手风琴比赛”中获得流行组第一名,并于2013年获得俄罗斯“列普尼科夫杯”国际手风琴大赛流行组第一名。值得注意的是吴琼、时璇是完全由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国际一流的流行手风琴演奏家。谭家亮、刘昭、吴琼、时璇等人不仅频频举办专业级别很高的独奏音乐会,而且频频用流行手风琴音乐以伴奏或独奏的形式出现在各大卫视的时尚综艺节目上,如央视的《星光大道》、东方卫视的《天籁之战》、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等。寂静多年的手风琴终因流行手风琴以青春、靓丽、时尚、动感的形象重新复归到大众的文艺生活中。
近年来中国流行手风琴发展成绩显著的另一表现是在中国举行的一些重大音乐活动中如“北京国际手风琴音乐节”“天津国际手风琴艺术节”“上海之春国际手风琴艺术周”“哈尔滨之夏国际手风琴艺术周”等都安排了流行手风琴的专场比赛和专场演出。
中国流行手风琴的发展成就是显著的,但我们依然要看到中国流行手风琴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目前仍有一些手风琴从业者对流行手风琴认知不足、重视不够,以为发展流行手风琴是自降身份的表现,而没有认清流行手风琴是手风琴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一基本事实,因为这样的忽视或者说是轻视造成了流行手风琴的演奏人员不足,新作品不足等问题。
三、对流行手风琴的展望
中国手风琴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发展已被确定,而针对目前中国流行手风琴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在现阶段如何发展好中国的手风琴事业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积极推动和鼓励手风琴演奏家和创作大量的优秀作品,为流行手风琴的演出、比赛提供乐曲储备,并努力探索中国民族风格流行手风琴形式,如法国的流行音乐,美国的爵士乐,英国的乡村音乐,阿根廷的探戈音乐一样,中国手风琴如果想取得实质性的发展,想要在世界手风琴舞台上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就必须为世界手风琴艺术贡献出一种具有自己民族韵味的曲风形式。
第二,给流行手风琴的发展以足够的重视,可以尝试在高等院校手风琴专业入学考试中加入流行手风琴曲目,手风琴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实行传统手风琴和流行手风琴训练、考核的双轨并行制,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最优质的学习时间里有针对性地进行流行手风琴练习,流行手风琴曲目对学生音乐敏感性的培养有传统曲目不能及的优势,而练习流行曲目在技法训练上也和传统曲目对高强技术的训练并不矛盾,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为流行手风琴的进一步发展输送人才提供动力。
总之,流行手风琴是中国手风琴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中国手风琴发展带有客观性和必然性的一种趋势,只有抓住这一趋势,实现现实发展与历史要求的统一,我们才可期待中国手风琴的再度繁荣。

THE END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