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

文章 (110) 2022-01-20 15:40:29

手风琴教学对于乐器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阻碍中国手风琴教育教学的“瓶颈”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改善这一现状的策略,希望为改善这一状况提供技术支持。
手风琴在我国众多乐器中应属最年轻的乐器之一,其特点轻巧、携带方便、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和声丰富、表现力强,不仅适合独奏、重奏和协奏,而且可以伴奏,深受人们喜爱,在群众音乐文化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然而,如何在手风琴教育教学中,使学生较快地提高艺术修养,这是从事音乐教育相关人士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现行的音乐教学,特别是专业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老一套,没有从学生自身的客观条件和未来的工作性质出发,没有从专业技术狭窄的圈子中跳出来,偏离了培养目标,导致学生盲目追求技巧性,忽视了文化素养的广泛性和多面性,忽视了文化传播,其结果是既影响了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又阻碍了学生多方面文化素养的积累,使毕业生的学业发展极不平衡,这样必然影响未来工作的正常开展。
1.阻碍中国手风琴教育教学的“瓶颈”问题
1.1教育模式不合理
由于手风琴教育自身的问题,导致开设该专业的院校有限,况且招生名额也非常有限,这从某种角度上限制了人们对于手风琴艺术的选择。在我国手风琴学习的早期教育中,学生长期接受的都是业余基础教学。这样说来,在我国为大学的专业艺术教育打基础的任务也都基本落在了业余教育者身上。我国基层手风琴教学因缺乏具备专业素养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风琴艺术的大众化传播。这样一来,生源也随之减少,甚至面临无人问津的尴尬处境,从而迫使手风琴教学急剧萎缩。
1.2教学体系不规范
长期以来,师范院校的手风琴教学始终没有形成一种比较规范的教学体系,各院校的学时、教材、开课方式、教学大纲、教学要求都不尽相同,有的院校直接沿袭了专业院校的做法,把它们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要求都带到师范院校的手风琴教学中来。教学实践证明,师范类的学生较之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在基础上、素质水平上、接受能力上、技法技巧上都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按同样的教学大纲要求他们,那么结果就会差强人意,造成学生水平既没有突出师范性又达不到专业院校的标准的现象。这种不应对社会需求而盲目设定培养目标的做法,严重制约了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
1.3乐器自身发展的局限性。
手风琴教育的发展与乐器发展不无关系。从手风琴历史发展来看,传统低音是以固定和声结构为基础的,和声的固定排列使演奏方式简单化了,但在演奏音乐旋律、半音阶、八度、演奏速度受到限制。如今,自由低音手风琴的学习似乎成为手风琴学习者的普遍选择。但是,在教学层面上,自由低音手风琴也存在着很多难题。教师水平良莠不齐,教学曲目的选择不适合等问题都制约了手风琴教学和手风琴文化传播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1.4手风琴理论体系亟待完善。
手风琴学科往往重视实践操作,但理论研究还很薄弱,理论窗口与阵地明显不足,教学与研究中的表层操作多,深层审美理论研究少,手风琴理论研究方面的书籍和文献还十分缺乏。
1.5相关教材建设滞后。
当前手风琴的教学内容还延续使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材,由于曲目内容更新不够,日趋陈旧,且与时代脱节,因此学生们觉得既不熟悉、不好听,又觉得很难理解,于是就降低了他们演奏的热情。
1.6学科地位不高,学科属性不明确。
不少音乐院校(尤其是高师音乐院校)只把手风琴当作附带学科,有些甚至根本没有手风琴课。即便开设,也只是作为选修课或只为个别手风琴专业的学生开设[1]。手风琴学科在研究课题基金的安排、课程设置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大的力度。
1.7缺乏民族特征,中国民族风格的手风琴音乐作品较少。
多数教材缺乏本民族风格的手风琴音乐作品,尤其是缺乏本民族手风琴中、高级曲目。在现有的手风琴教学与演奏曲目中,大部分作品都是由演奏家们二度创作或改编的,这部分作品有较好的舞台演出效果,但在技术程度方面大多居中,而且作品的结构、形式趋于雷同,缺乏创新性和民族性。
2.手风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策略
近年来,高师的手风琴教学改革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2]。改革开放后,文艺发展的新时期已有三十年,我们不能抱着上世纪的很多观点不放,更不能一直没有突破和创新。因此,这次高师手风琴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使高师手风琴教学的课程安排更加合理,更好地培养适应中小学教育的教学人员,使高师手风琴教学更加符合时代特征,促进手风琴事业在新世纪里更好地发展。我在高师院校已工作了一段时间,结合之前同行们的研究成果与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高师手风琴教学改革的想法。
2.1注重艺术类各学科教学的均衡性。
我们应当改变在手风琴学科发展和教学中只重视精英教育而忽略普及教育的“一冷一热”现象[3],让手风琴学科教学尽快走出象牙塔的怪圈。教育实习向学生提供了进入真实教育情境的机会,从而有可能使学生习得教学所必需的技能,形成恰当的工作方法、信念和价值观。
2.2从理论到实践,让学生系统、理性、全面地认识手风琴。
一直以来,手风琴课的教学大多是第一节课就开始学习左手贝司基本练习或是右手五指练习,而忽略了手风琴相关的历史、发展概况等问题的介绍[4],手风琴基础理论知识的欠缺,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演奏能力及今后教学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开课的第一阶段,教师应该给学生系统、详细地介绍。
2.3注意教材的选择[5]。
由于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因而各地音乐教育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使生源素质不同,这种客观存在的因素,要求我们必须根据本地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教材,合理布局,统筹安排。比如一年级可采用一些自编自选的过渡性教材;技能技巧的知识尽量地放在一个升降记号以内解决,再逐步拓展等。
2.4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高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及其他学校培养教师,针对基础音乐教育、教学要求,培养学生掌握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的知识和能力[6]。高师音乐教育手风琴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手风琴理论知识,掌握手风琴的演奏法和教学法,具备即兴伴奏、重奏及运用手风琴组织音乐教学活动,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
2.5加强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师生互动共同创建资源网站,既可以保留学生电子版的优秀作业、讲课视频资料,又可以为学生提供钻研教学的电子资源,还可以在网站开设教学论坛,促成历届毕业生与在校生的对话,起到现身说法的效果[7]。其次专业课程导师制管理,培养品牌的学生。要避免导师制培养目标宏观空泛化、不明确性的局面,必须制定专业课程导师制的管理计划,为导师制确立明确的工作范围。
2.6重视平时成绩的考查。
对学生音乐课平时考查的记录,是期末成绩的重要依据[8-9]。手风琴课也不例外。为了检查教学效果及学生的掌握情况,更为督促练琴,促进技能的提高,就必须进行检查回课。回课采用集体、小组、个人相结合的方式。集体回课可总体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小组回课可更具体化,而个人回课最为重要。教师应抓住个人回课不放,并重点评议,记录成绩,把平时考查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并让全体学生提高认识,重视平时的练琴与回课。
3.展望
音乐不仅存在于作品的主题思想给人的启迪和熏陶,而且在音乐技能训练过程中,更有其不知不觉的触及心灵的功效。综上所述,通过对教学体制、乐器局限及教材滞后的现状梳理,认识到我国手风琴音乐教育日趋低下的一些制约因素[10]。这些因素严重威胁到我国手风琴事业今后的发展,使得我国手风琴教学在当前已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应该引起我们从事手风琴教学的各位同仁的高度重视。我认为在教育理念上应该转变观念,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并使之服务于普通学校的基础音乐教育,明确高师教育体系的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特性,从而制定长期的教学目标,重新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希望更多的同道之人引起重视,以寻求手风琴教学的新出路。

THE END

发表回复